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语义不变的改写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增加一些细节,保持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新中国成立的那个同月,福建省的金门岛上爆发了一场重要的战役——金门战役。
此次战役中,我军的参战部队隶属于第十兵团,具体参加登岛作战的兵力超过三个团级单位,包括三个整编团和一个非整编团。指挥这四个团的最高领导者正是这四位团长。
在激烈的战斗中,我军大多数战士英勇牺牲。那么,这四位带领部队登岛的最高指挥官到底是谁?他们的最终命运如何?金门战役又给我军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教训呢?
展开剩余91%这四位团长在执行战术任务时已经竭尽全力,但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加之局势异常严峻,他们最终都身受重伤被俘,未能成功占领金门岛的战略阵地。
第十兵团参与登岛的四个团分别为244团、246团、251团和253团。其中,244团团长邢永生、251团团长刘天祥以及253团团长徐博被敌军俘获。
先从244团团长邢永生说起。
邢永生出生于山东寿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他年仅23岁。彼时,寿光县的一群爱国青年成立了一所名为“兴国小学”的学校,意在向青少年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
邢永生受邀成为这所小学的教师,他思想先进、工作积极,投入大量心血培养学生的抗战意识。
然而,日军的残暴迅速侵占了华北大地,邢永生不愿做亡国奴,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加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并于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伍后,他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辗转齐鲁大地,参与了数百次大小战斗,逐渐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坚强果敢、屡战屡胜的革命战士。
抗战胜利后,他所在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他本人则任第十纵队二十八师把十二团政治部主任。在解放战争中,他随军南征北战,参加了山东境内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以及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部队随后整编南下,解放了福建省最大的岛屿平潭岛,标志着我军已基本将国民党残余势力赶出大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台湾岛,而金门岛则是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重要屏障。
邢永生的部队素有“老虎团”之称,因其战士英勇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
1949年10月24日,邢永生率领这支“老虎团”乘坐战船,准备发起登陆作战。
由于登岛环境复杂,加上大部分士兵为北方人,缺乏水战经验,加之战役的紧迫和残酷,邢永生和战士们都已写下遗书,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为减少非战斗人员的伤亡,他还特意命令文职人员全部撤离。
此次任务中,244团主攻东路,计划在金门岛中部登陆,切断敌军的联络线,令敌人陷入分割状态。
然而,登陆途中遭遇敌军飞机和炮火的猛烈轰炸,邢永生带领战士们顽强抵抗,但由于援军迟迟未能到达,部队最终被敌军包围。
邢永生本人负重伤后被俘,被押往台湾的台北集中营。
当时,他曾用假名自称过路商人,但因身边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敌人单独关押。
临行前,他还叮嘱被俘同志:“蒋军已腐败不堪,但仍垂死挣扎,大家务必照顾好重伤员。”
邢永生是四位团长中最先被俘的一位,另外两位团长的遭遇与他类似。
第二位被俘的是251团团长刘天祥。
他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同学组成抗日宣传队,带动群众,尤其是在农村市场上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进入我党部队,任第31游击支队三路军少先队指导员,活跃于商河、惠民等地,组织敌后游击战,给敌军以沉重打击。
战斗中,他常身先士卒,反攻期间,带领部队西进津浦铁路,攻占平原县,曾用炸药炸开县城城门,显示出无比的勇猛。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与邢永生一道,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战功显赫,经验日益丰富。
1949年1月,部队统一编制,他晋升为第三野战军28军84师251团团长,成为金门战役中四个整编团之一的主官。
251团先后参与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解放福州战役,均取得压倒性胜利,特别是在福州和厦门,几乎未流一滴血,敌人闻风丧胆。
金门战役前,刘天祥率部驻守古宁头对岸,任务是突破敌人第一防线,深入金门岛。
但同244团一样,251团士兵多为山东籍,缺乏渡海经验。登陆时遭遇潮水下降,船只几乎全部损毁,非战斗减员严重,后续部队难以跟进。
此时,国民党军队获得台湾本岛增援,海陆空火力形成三位一体强攻。
刘天祥咬牙坚守,奋战三昼夜,最终因敌众我寡被俘。
他被捕时双腿负重伤,伤势严重无法行动,被送往台北集中营。
第三位团长是253团的徐博,浙江慈溪人。
1939年,他在江苏扬中加入新四军,随队伍活跃于华东地区,英勇抗击日军和伪军。
抗战结束后,徐博继续在华东与国民党军斗争,指挥多次战役大获全胜,并参加渡江及上海战役,见证华东地区的全面解放。
上海解放后,徐博由原29军85师254团副政委升任253团团长,正是他率部参加金门战役时的身份。
1949年10月底,徐博配属肖锋少将指挥的28军82师,在金门湖尾地区登陆,突破敌人防线。
三个整编团需要协调合作,等待彼此信号进行深入推进。
然而其他部队未能按计划抵达指定登陆点,徐博率253团孤军深入,带领残部转入金门山林,开展游击战。
据史料记载,徐博部队凭借卓越的战术素养和对地形的熟悉,坚持与敌人激战超过一个月。
考虑到金门战役总体仅持续三天三夜,徐博一支孤军能拖延敌人如此之久,实属罕见。
最终,弹药耗尽,资源枯竭,徐博负伤被俘,被押送台湾集中营。
邢永生、刘天祥、徐博三位团长均为整编团指挥官,均因敌我力量悬殊及准备不足未能完成任务,英勇就义。
他们牺牲时,邢永生35岁,刘天祥和徐博均30岁。
第四位团长的故事尤为悲壮,结局令人痛惜。
除了三个整编团外,还有一个非整编团——246团。
因船只不足,246团无法整体登岛,团长孙云秀只带领400名精锐战士前往支援先头部队。
这场战斗对孙云秀及其400勇士来说,命运注定艰难。
孙云秀性格刚毅,1926年13岁时加入红军,不久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战期间,他随部队辗转东南九省,历经艰苦卓绝战斗,解放东南沿海地区。
解放战争中,孙云秀与邢永生、刘天祥一样,参加过济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关键战役,还参加了泰安、沙土集、陇海路迫击战和福州战役。
金门岛作为连接大陆和台湾的战略要地,敌军守备严密,是国民党撤退台湾后实力最强的一股兵力。
244、251、253团负责登陆开辟线路,建立滩头阵地,确保后续部队能安全登陆。
246团原为后援,任务是增援主力团。
然而,244、251和253团登陆后,国民党海空军联手打击,形势急转直下。
敌军的狂轰滥炸令我军迷失方向,损失惨重,登陆船只被大量摧毁,加之风浪汹涌,前方部队处境危急。
为尽量保存主力力量,孙云秀挺身而出,带领400勇士冒死登陆。
1949年10月25日夜,孙云秀率部穿越敌火,成功登陆金门岛。
为联络岛内部队,他派出侦察兵探察地形和敌情,但包围圈紧密,敌火凶猛,活动空间有限。
与岛内各部取得联系后,孙云秀知局势危急,立即集结兵力,成为岛上我军实际指挥官。
他制定突围计划,安排多路兵力分散突破,试图分散敌人注意力。
遗憾的是,敌我兵力悬殊,且敌军利用空中侦察掌握我军突围路线,逐个击破。
10月27日,孙云秀率部被敌军包围,他身负重伤,无法行动。
为避免被俘受辱,他毅然举枪自尽,年仅26岁。
资料记载,他牺牲时身体挺直,国民党官兵甚至不敢轻易接近,直到确认其牺牲才敢靠近。
金门战役登陆战斗持续三昼夜,我军共歼敌9000余人,代价却是3个多团9086人中,超过5000名战士壮烈牺牲,3000多人被俘。
四位团级指挥官中,三人被俘后英勇就义,一人宁死不屈自尽。
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人民永远铭记他们为民族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谨向金门战役四位最高指挥官邢永生、刘天祥、徐博和孙云秀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需要我帮你对这篇改写再润色或者调整细节吗?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
发布于:天津市广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